在隧道工程中,二襯切割是針對二次襯砌出現缺陷進行修復處理的關鍵步驟,以下是詳細介紹:
切割原因
當二襯出現裂縫且裂縫寬度、深度超標,有發展為結構安全隱患的可能;或因混凝土不密實、存在空洞,導致襯砌結構強度不足;又或是施工誤差造成二襯侵限,影響后續軌道鋪設、行車凈空等情況時,就需要進行切割修復。
隧道切割 二襯無振動分離切割施工準備
技術準備:詳細勘察缺陷狀況,通過無損檢測(如地質雷達)精準確定缺陷范圍、深度,依據設計規范制定切割方案,明確切割尺寸、形狀及順序,計算切割后二襯結構的穩定性,必要時采取臨時支護措施。
人員準備:配備專業的切割工人、技術人員、安全管理人員。切割工人需熟悉切割設備操作,技術人員把控施工工藝,安全管理人員全程監督。
設備材料準備:選用合適的切割設備,如繩鋸切割設備,其切割精度高、對周邊混凝土擾動小;或采用金剛石圓盤鋸,適合平面切割。準備好防護用具、修補材料,例如高強度混凝土、微膨脹水泥等用于后續修復。
切割過程
切割區域封閉:在隧道二襯切割作業周邊設置警示標識,拉設警戒線,疏散無關人員,防止飛石、粉塵等傷害。
隧道切割 二襯無振動分離切割定位放線:根據前期檢測確定的缺陷部位,在二襯表面精確放出切割輪廓線,誤差控制在極小范圍內,確保切除的正是有缺陷部分。
切割操作:啟動切割設備,按照預定順序緩慢切割。如采用繩鋸,要保持鋸繩張緊、冷卻水流順暢;使用圓盤鋸時,控制好切割速度與進刀深度,邊切割邊觀察,避免損傷保留的二襯結構。
廢渣清運:及時清理切割產生的混凝土廢渣,通過小型運輸車輛運出隧道,防止廢渣堆積影響施工場地與后續作業。
后續處理
結構修復:對切割后的二襯斷面進行修整,清除松散混凝土,涂刷界面劑,支模澆筑比原設計標號更高的補償收縮混凝土,振搗密實,確保新舊混凝土結合緊密。
養護與監測:修復后的混凝土加強養護,采用噴霧保濕、覆蓋養護膜等方式,養護期不少于規范要求天數。同時,在修復部位及周邊設置監測點,監測二襯變形、應力變化,持續一段時間,確保結構穩定可靠。
隧道切割 二襯無振動分離切割作業環境復雜、技術要求高,必須嚴格遵循規范流程,精細施工,保障隧道結構的耐久性與安全性。
隧道切割 二襯無振動分離切割
隧道二襯無振動分離切割是一種用于隧道二次襯砌缺陷修復或改造的先進切割技術,以下是相關介紹:
技術原理
利用液壓墻鋸、繩鋸等切割設備,通過金剛石鋸片或鋸繩與混凝土的摩擦,將二襯混凝土切割成預定的形狀和尺寸。這些設備采用液壓驅動,具有切割精度高、穩定性強的特點,能夠在切割過程中有效控制振動和沖擊力,實現無振動或微振動切割,減少對周邊混凝土和圍巖的擾動。
優點
安全性高:與傳統的破碎錘拆除等方法相比,無振動分離切割不會產生較大的振動和沖擊力,降低了對隧道結構穩定性的影響,減少了塌方等安全事故的發生風險,尤其適用于圍巖條件較差或靠近既有建筑物的隧道。
切割精度高:可以按照設計要求精確地切割出各種形狀和尺寸的混凝土塊,切割面平整光滑,施工縫整齊,無需再進行大量的修整工作,有利于后續的修復和防水處理。
對周邊環境影響小:產生的粉塵和噪音相對較小,減少了對隧道內施工環境和周圍居民生活的影響,同時也降低了對隧道內其他設施的損壞風險。
施工工藝
施工準備:詳細勘察隧道二襯的缺陷情況,確定切割范圍和方案。準備好切割設備、防護用具、臨時支撐材料等。對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和安全培訓。
切割區域定位放線:根據設計要求,在二襯表面準確放出切割輪廓線,使用墨線或其他標記工具進行標識,確保切割位置的準確性。
安裝切割設備:根據切割方案,將液壓墻鋸或繩鋸等切割設備安裝在預定位置,并進行調試和檢查,確保設備運行正常。對于繩鋸切割,要合理布置導向輪,保證鋸繩的張緊度和切割方向的準確性。
切割作業:啟動切割設備,按照標識好的切割線路緩慢進行切割。在切割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切割情況,控制切割速度和進給量,確保切割質量。同時,要保證冷卻系統正常工作,及時對鋸片或鋸繩進行冷卻和潤滑,延長其使用壽命。
混凝土塊拆除與清理:待二襯混凝土被切割成單元塊后,采用合適的方法將其逐塊拆除。對于較小的混凝土塊,可以直接用人工搬運;對于較大的塊體,可能需要使用小型起重機或裝載機等設備進行吊運。拆除后的混凝土塊要及時清理出隧道,運至指定的棄土場。
質量控制與安全措施
質量控制:切割前要對切割設備進行校準和檢查,確保切割精度。切割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進行操作,控制切割速度和深度,保證切割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切割完成后,要對切割面進行檢查,如有缺陷及時進行處理。
安全措施:施工人員必須佩戴好安全帽、護目鏡、耳塞等個人防護用品。在切割區域設置警示標識和防護圍欄,防止無關人員進入。定期檢查切割設備的性能和安全性,發現問題及時維修或更換。在拆除混凝土塊時,要注意觀察周圍環境,防止發生坍塌或掉落傷人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