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隧道工程中,二襯切割是針對二次襯砌出現缺陷進行修復處理的關鍵步驟,以下是詳細介紹:
切割原因
當二襯出現裂縫且裂縫寬度、深度超標,有發展為結構安全隱患的可能;或因混凝土不密實、存在空洞,導致襯砌結構強度不足;又或是施工誤差造成二襯侵限,影響后續軌道鋪設、行車凈空等情況時,就需要進行切割修復。
施工準備
隧道缺陷修復處理二襯切割技術準備:詳細勘察缺陷狀況,通過無損檢測(如地質雷達)精準確定缺陷范圍、深度,依據設計規范制定切割方案,明確切割尺寸、形狀及順序,計算切割后二襯結構的穩定性,必要時采取臨時支護措施。
人員準備:配備專業的切割工人、技術人員、安全管理人員。切割工人需熟悉切割設備操作,技術人員把控施工工藝,安全管理人員全程監督。
設備材料準備:選用合適的切割設備,如繩鋸切割設備,其切割精度高、對周邊混凝土擾動小;或采用金剛石圓盤鋸,適合平面切割。準備好防護用具、修補材料,例如高強度混凝土、微膨脹水泥等用于后續修復。
切割過程
切割區域封閉:在隧道二襯切割作業周邊設置警示標識,拉設警戒線,疏散無關人員,防止飛石、粉塵等傷害。
隧道缺陷修復處理二襯切割定位放線:根據前期檢測確定的缺陷部位,在二襯表面精確放出切割輪廓線,誤差控制在極小范圍內,確保切除的正是有缺陷部分。
切割操作:啟動切割設備,按照預定順序緩慢切割。如采用繩鋸,要保持鋸繩張緊、冷卻水流順暢;使用圓盤鋸時,控制好切割速度與進刀深度,邊切割邊觀察,避免損傷保留的二襯結構。
廢渣清運:及時清理切割產生的混凝土廢渣,通過小型運輸車輛運出隧道,防止廢渣堆積影響施工場地與后續作業。
后續處理
結構修復:對切割后的二襯斷面進行修整,清除松散混凝土,涂刷界面劑,支模澆筑比原設計標號更高的補償收縮混凝土,振搗密實,確保新舊混凝土結合緊密。
養護與監測:修復后的混凝土加強養護,采用噴霧保濕、覆蓋養護膜等方式,養護期不少于規范要求天數。同時,在修復部位及周邊設置監測點,監測二襯變形、應力變化,持續一段時間,確保結構穩定可靠。
二襯切割作業環境復雜、技術要求高,必須嚴格遵循規范流程,精細施工,保障隧道結構的耐久性與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