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切割施工涉及機械操作、高空作業、粉塵噪音等風險,需嚴格遵循安全規范,確保人員、結構和環境安全。以下是關鍵安全事項及操作要點:
一、施工前安全準備
1. 現場勘查與結構評估
施工前需委托專業機構對建筑結構進行檢測,明確樓板配筋、混凝土強度及受力狀態,避免誤切承重構件。
使用鋼筋探測儀(如雷達或電磁感應儀)標記鋼筋位置,嚴禁切割主筋或預應力筋。
對需保留的相鄰結構進行支撐加固(如搭設滿堂架或型鋼支撐),防止切割過程中結構失穩。
2. 方案審批與安全交底
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內容包括切割順序、設備選型、安全防護措施等,經專家論證和監理審批后方可實施。
對施工人員進行全員安全技術交底,明確崗位職責、操作規程及應急處置流程。
3. 設備與環境檢查
檢查切割設備(如繩鋸機、圓盤鋸、水刀等)的運行狀態,確保電機、液壓系統、傳動部件及安全防護裝置完好。
清理作業區域障礙物,設置警示標識和圍擋,嚴禁無關人員進入。
高空作業時(如樓層拆除),需搭設操作平臺或佩戴安全帶,設置防墜落網。
二、設備操作安全規范
1. 機械切割設備(繩鋸、圓盤鋸等)
設備固定:繩鋸機需通過膨脹螺栓固定在穩定基座上,避免切割時設備移位或傾倒。
刀具安裝:確保鋸片、串珠繩等安裝牢固,嚴禁使用磨損超限或有裂紋的刀具。
操作距離:操作人員需與切割區域保持安全距離(≥1.5 米),嚴禁戴手套操作旋轉設備。
停機順序:切割完成后,先關閉設備電源,待刀具完全停止轉動后再進行檢查或調整。
2. 高壓水射流設備(水刀)
嚴禁在設備運行時靠近高壓管路或噴嘴,防止高壓水流造成人身傷害。
定期檢查高壓泵、管路及密封件,避免泄漏或爆裂風險。
切割時需控制水流方向,防止水花飛濺導致地面濕滑或電氣設備短路。
3. 靜態爆破與液壓劈裂設備
靜態破碎劑需存放在干燥通風處,遠離水源和火源,配制時需按比例攪拌,避免劇烈反應。
液壓劈裂機操作時,需確保楔塊與切割面垂直,防止側向力導致設備反彈或混凝土飛濺。
三、人員安全防護
1. 個體防護裝備(PPE)
頭部防護:佩戴安全帽,高空作業時需系好下頜帶。
眼部防護:使用防沖擊護目鏡或面罩,防止切割碎屑飛濺傷眼(尤其水刀或機械切割時)。
呼吸防護:在粉塵環境中(如干切作業)佩戴 N95 防塵口罩,或使用電動送風式呼吸器。
聽力防護:長時間暴露于噪音(>85dB)環境時,需佩戴耳塞或耳罩。
手部與足部:操作機械時戴防滑手套,穿防砸安全鞋,避免銳器劃傷或重物砸傷。
2. 特種作業持證上崗
從事切割、焊接、高空作業等特種作業人員需持有相應資格證書(如特種作業操作證),嚴禁無證操作。
設備操作人員需經過專業培訓,熟悉設備性能和應急停機流程。
四、環境安全與職業健康
1. 粉塵與噪音控制
機械切割時需采用 “濕法作業”(如加水降塵),或配備吸塵器,確保粉塵濃度符合《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 2.1)。
夜間施工需遵守當地環保法規,噪音限值通常為晝間≤70dB、夜間≤55dB,避免擾民。
2. 廢水與廢棄物管理
水刀切割或濕法作業產生的廢水需經沉淀處理后排放,避免泥漿堵塞下水道或污染土壤。
建筑垃圾(混凝土碎塊、鋼筋等)需分類堆放,及時清運至指定消納場所,嚴禁隨意傾倒。
3. 電氣安全
切割設備需使用專用配電箱,接地保護(PE 線)可靠,嚴禁私拉亂接電線。
潮濕環境中需使用防水型電氣設備,操作人員需穿戴絕緣手套和膠鞋,防止觸電。
五、結構安全與應急處置
1. 動態監測與支撐維護
切割過程中需安排專人觀察結構穩定性,如發現裂縫擴展、異常聲響或位移,立即停止作業并撤離人員。
對分塊拆除的樓板,需按方案順序切割(通常從邊緣向中心或對稱切割),避免應力集中導致坍塌。
2. 應急措施
現場配備急救箱,儲備止血帶、碘伏、紗布等急救用品,操作人員需掌握基本急救技能。
制定應急預案,明確火災、觸電、物體打擊等事故的處置流程,定期組織應急演練。
遇惡劣天氣(如大風、暴雨)時,停止高空切割作業,設備斷電并固定牢靠。
六、安全管理與文明施工
1. 現場監護與巡查
設專職安全員全程旁站監督,及時糾正違規行為(如未戴防護裝備、設備帶病運行等)。
每日施工前檢查作業環境,確認無安全隱患后再開工,下班前清理現場并切斷電源。
2. 文明施工要求
施工區域設置警示燈和夜間照明,確保視野清晰。
運輸建筑垃圾的車輛需覆蓋篷布,防止遺撒,進出工地前沖洗輪胎,避免污染道路。
還要注意結構安全,切割前的檢測和支撐很重要,避免拆除過程中結構坍塌。可能用戶沒意識到提前檢測鋼筋位置的重要性,需要強調這一點,防止切割到主筋導致結構問題。
環境方面,粉塵和噪音污染,以及廢水處理,可能涉及環保法規,用戶需要知道如何處理,比如使用降塵設備,廢水收集,避免違規。
應急措施也不能少,比如現場急救設備,緊急情況的應對流程,確保在意外發生時能及時處理。
總結下來,需要從人、設備、環境、結構、管理等多個維度來回答,確保覆蓋所有可能的安全風險,并給出具體的預防措施,全面落實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