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隧道二襯病害整治處理中的切割拆除是一項較為復雜且關鍵的工作,以下是相關介紹:
病害分析與拆除方案制定
病害分析:首先要對高鐵隧道二襯的病害進行詳細調查和分析,常見病害包括襯砌開裂、滲漏水、變形侵限、混凝土侵蝕等。通過地質雷達、超聲波檢測等手段,準確確定病害的位置、范圍和嚴重程度,為制定拆除方案提供依據。
高鐵隧道二襯病害整治處理切割拆除方案制定:根據病害情況和隧道結構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切割拆除方案。方案應包括拆除的范圍、切割方式、施工順序、臨時支撐措施、安全保障措施等內容。例如,對于局部病害區域,可以采用局部切割拆除的方式;對于全斷面病害,則可能需要全斷面拆除重建。在確定切割方式時,要考慮到對周邊結構的影響,優先選擇無振動或微振動的切割方法,如液壓墻鋸、繩鋸切割等。
施工準備
高鐵隧道二襯病害整治處理切割拆除技術準備:組織施工人員熟悉施工圖紙和方案,進行技術交底,使施工人員了解切割拆除的技術要求、施工工藝和質量標準。同時,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培訓,提高安全意識。
材料和設備準備:準備好切割設備、臨時支撐材料、防護用品等。切割設備如液壓墻鋸、繩鋸等應提前進行調試和維護,確保設備性能良好。臨時支撐材料如鋼管、工字鋼等要根據設計要求進行準備,保證其質量和數量滿足施工需要。
現場準備:清理隧道內的雜物和障礙物,為施工創造良好的作業環境。在切割拆除區域周圍設置警示標志和防護圍欄,防止無關人員進入。同時,要確保施工現場的水電供應正常,滿足施工設備的運行需求。
切割拆除施工
切割作業:按照設計要求和施工方案,使用切割設備進行切割。如果采用液壓墻鋸切割,先在二襯混凝土表面安裝導軌,然后將墻鋸機頭安裝在導軌上,啟動設備進行切割。切割時要控制好切割速度和深度,避免切割過快或過深對周邊結構造成損傷。對于較大面積的切割,可以先將二襯切割成若干個小塊,再逐塊進行拆除。
臨時支撐設置:在切割拆除過程中,為了保證隧道結構的穩定性,需要根據情況設置臨時支撐。例如,在拆除拱頂部分二襯時,可以在拱腳處設置鋼管支撐,或者在隧道內架設工字鋼拱架進行臨時支護。臨時支撐的設置要牢固可靠,能夠承受拆除過程中產生的荷載。
混凝土塊拆除與清理:待二襯混凝土被切割成單元塊后,采用合適的方法將其拆除。對于較小的混凝土塊,可以用人工搬運或小型機械吊運;對于較大的塊體,則需要使用起重機等設備進行拆除。拆除后的混凝土塊要及時清理出隧道,運至指定的棄土場,保持施工現場的整潔。
質量控制與安全管理
質量控制:切割拆除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進行操作,保證切割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以及切割尺寸的準確性。拆除完成后,要對切割面進行檢查,如有殘留的混凝土或鋼筋,應及時進行清理和處理。同時,要對臨時支撐的設置進行檢查,確保其符合設計要求,能夠有效保證隧道結構的安全。
高鐵隧道二襯病害整治處理切割拆除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強施工現場的安全監督和檢查。施工人員必須佩戴好安全帽、安全帶等個人防護用品,在高處作業時要設置可靠的安全防護設施。切割設備的操作要由專業人員進行,嚴禁無證上崗。在拆除過程中,要密切觀察隧道結構的變化情況,如有異常應立即停止施工,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