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梁拆除切割是橋梁或建筑結構拆除中的關鍵環節,涉及結構安全、施工安全及周邊環境影響,需嚴格遵循規范并注意以下核心問題:
一、切割施工中的操作規范
設備與人員管理
切割設備(如繩鋸機、鋸片)需提前檢查,確保動力系統、冷卻系統(金剛石工具需水冷降溫)正常,鋸片 / 繩鋸無磨損、裂紋等缺陷。
操作人員需持證上崗(如特種作業操作證),佩戴全套防護裝備(安全帽、防護眼鏡、防滑鞋、防塵口罩、耳塞),嚴禁違規操作(如超載切割、單手操作)。
切割過程控制
靜態切割時,需保證切割面平整,避免因切割角度偏差導致塊體斷裂或殘留部分坍塌。若采用繩鋸切割,需確保繩索張緊度均勻,防止繩索跳槽、斷裂。
實時監測結構狀態:安排專人觀察蓋梁及臨時支撐的變形情況(如裂縫發展、支架沉降),若發現異常(如異響、位移),立即停止作業并啟動應急預案。
控制粉塵與噪音:采用濕法切割(持續噴水降塵),必要時安裝霧炮機;噪音敏感區域需避開夜間施工(22:00-6:00),或采取隔音棚等降噪措施,符合《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
吊裝與轉運安全
切割塊體吊裝前,需檢查吊點位置(應設在塊體重心上方,可預埋吊環或采用專用夾具),確保吊裝平衡,避免塊體晃動或墜落。
吊裝時設置警戒區,嚴禁非作業人員進入,起重機操作需遵循 “十不吊” 原則(如超載不吊、信號不明不吊)。
塊體轉運過程中,需固定牢固,避免在運輸中碰撞或掉落,同時規劃專用運輸路線,減少對周邊交通的影響。
二、施工前的準備與規劃
結構安全評估
需委托專業機構對蓋梁及關聯結構(如橋墩、支座、上部梁板)進行全面檢測,明確蓋梁的受力狀態、與周邊結構的連接方式(如預埋件、鋼筋錨固),避免切割過程中因受力失衡導致坍塌。
若蓋梁承擔上部荷載,需提前制定臨時支撐方案(如架設鋼支架、千斤頂支護),確保切割期間荷載有效傳遞,防止結構變形或傾覆。
切割方案設計
根據蓋梁尺寸、材質(混凝土強度等級、鋼筋分布)及周邊環境,選擇合適的切割工藝(如金剛石繩鋸切割、圓盤鋸切割、液壓鉗破碎等),優先采用靜態切割以減少振動和噪音。
劃分切割單元:將蓋梁分解為重量可控的小塊(需結合吊裝設備承重能力),標注切割順序(如從兩端向中間、從上到下),避免單次切割塊體過大導致吊裝困難或結構沖擊。
明確鋼筋處理方式:切割前定位鋼筋位置(可通過鋼筋探測儀),切割后及時截斷外露鋼筋,防止其阻礙塊體吊裝或造成安全隱患。
周邊環境防護
若蓋梁位于交通要道、居民區或臨近建筑物,需設置防護圍擋(如彩鋼板、防護網),高度不低于 2.5 米,防止切割碎屑飛濺。
對周邊管線(如電纜、水管、燃氣管道)進行排查和標記,必要時遷移或采取隔離保護措施,避免切割作業損壞管線。
評估吊裝作業空間:確保起重機、吊裝設備有足夠的作業半徑,避免與周邊建筑、高壓線等發生碰撞(與高壓線的安全距離需符合電力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