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板基礎切割是針對筏板基礎(一種整體性強、承載面積大的基礎形式)進行拆除或改造的施工技術,其應用場景主要圍繞建筑改造、地下工程施工及特殊工況下的基礎處理展開,具體如下:
一、建筑改擴建工程
舊建筑改造:
當既有建筑需增加層數、擴大面積或改變功能(如廠房改商業體)時,若原筏板基礎影響新結構布局(如新增柱網、電梯井),需切割拆除部分筏板以適配新設計。
案例:某辦公樓改造時需在筏板基礎上增設消防水池,需切割出水池輪廓區域的筏板混凝土。
建筑移位工程:
建筑整體平移前,需將筏板基礎與原地基分離,通過切割形成 “可移動” 的基礎底板,確保移位過程中結構穩定。
二、地下空間開發
地鐵、隧道施工:
當隧道或地鐵線路穿越既有建筑筏板基礎時,需切割基礎形成通道,同時通過臨時支撐(如鋼管柱、托換梁)維持建筑上部荷載,避免沉降。
案例:地鐵區間隧道穿越某住宅樓筏板,采用繩鋸切割分段移除筏板,同步施工隧道結構并恢復基礎支撐。
地下管廊建設:
城市地下管廊需穿越既有建筑筏板時,切割基礎以埋設管線,施工后通過加固技術(如注漿、新增樁基)恢復基礎承載力。
三、基礎病害處理與加固
筏板局部修復:
若筏板基礎因混凝土劣化、裂縫、樁基沉降等問題導致局部失效,需切割拆除損壞區域,重新澆筑混凝土或增設加固構件(如碳纖維布、鋼板)。
案例:某高層建筑筏板因地下水侵蝕出現大面積裂縫,切割裂縫周邊混凝土后,采用高壓注漿 + 鋼筋網修復。
樁基托換工程:
當既有筏板下的樁基需更換或新增時,需切割筏板露出樁基,完成托換后再封閉切割面,確保基礎荷載轉移安全。
四、特殊場景下的基礎拆除
廢棄建筑拆除:
對需整體拆除的建筑,若筏板基礎埋深較淺或需回收建材,可通過切割將筏板分塊拆除,便于混凝土塊破碎和鋼筋回收(相比爆破更環保,無振動影響周邊建筑)。
考古或地質勘探:
在考古發掘或地質勘察中,若筏板基礎覆蓋目標區域,需切割基礎以暴露地層或文物,施工時需嚴格控制切割精度,避免對下方目標造成損傷。
五、臨時工程與應急搶險
臨時支撐拆除:
施工期間設置的臨時筏板基礎(如大型設備基礎、施工平臺)在工程結束后需切割拆除,避免影響后續施工或占用空間。
應急搶險工程:
當筏板基礎下方出現塌方、空洞等險情時,可能需切割基礎以開展注漿、回填等搶險作業,同步采取支護措施防止建筑沉降。
六、工業與市政工程
工業設備基礎改造:
工廠生產線改造時,若原有設備的筏板基礎(如重型機床基礎)阻礙新設備安裝,需切割拆除舊基礎并重新施工。
市政設施施工:
城市道路、橋梁拓寬工程中,若既有筏板基礎(如橋臺基礎)超出新線位,需切割移除多余部分,確保工程銜接。
筏板基礎切割的技術要點與注意事項
切割前需全面勘察:通過地質雷達、鉆孔檢測筏板厚度、鋼筋分布及下方管線,避免切割時損壞重要設施。
支撐與沉降控制:切割前必須設置臨時支撐(如型鋼支架、液壓千斤頂),并實時監測建筑沉降(誤差控制在 2mm 以內)。
設備選擇適配場景:
大面積筏板切割優先用金剛石繩鋸(可切割大厚度混凝土,適應復雜形狀);
局部精準切割可用液壓墻鋸或水刀切割(精度高,粉塵少)。
環保與安全措施:切割時需配備防塵罩、降噪設備,夜間施工需符合環保規定,同時設置警示區域防止人員墜落。
總結
筏板基礎切割的應用場景涵蓋建筑改造、地下工程、基礎修復等多個領域,其核心優勢在于通過 “靜態切割” 減少對既有結構的擾動,確保施工安全與精度。實際應用中需結合工程目的、地質條件及周邊環境,選擇合適的切割工藝(如繩鋸、墻鋸、水刀)并制定詳細的支撐與監測方案,以實現高效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