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梁切割吊裝的施工流程,首先需要確定支撐梁的類型,通常支撐梁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可能需要切割后吊裝拆除。施工流程應該包括施工準備、切割前處理、切割作業、吊裝運輸、后續處理等步驟。需要參考之前的預制梁切割流程,但支撐梁可能在基坑中,涉及到基坑支護的安全,所以支撐梁拆除前需要考慮支護結構的轉換,比如先施工主體結構,再拆除支撐梁,確保基坑安全。
吊裝部分,切割后的梁段需要用吊車吊裝,注意捆綁位置,確保重心平衡,避免掉落。運輸到指定地點處理,比如破碎回收。安全環保措施同樣重要,比如人員防護、設備檢查、應急預案,還有粉塵和噪音控制,廢水處理。
另外,支撐梁可能位于高空或基坑內,需要考慮高空作業安全或基坑內的作業空間,吊裝設備的站位是否合適,是否需要臨時加固措施。還有支撐梁拆除的順序,必須符合支護設計要求,確保拆除過程中基坑和周邊結構的安全,可能需要分步拆除,先拆除次要支撐,再拆除主要支撐,每一步都要確保支護結構轉換完成,主體結構能夠承受荷載。
需要檢查是否有特殊情況,比如支撐梁與其他結構相連,需要先分離連接部分,比如鋼筋接駁器、預埋件等,再進行切割。另外,吊裝時的荷載計算,確保吊車的起重量足夠,鋼絲繩的承重能力符合要求,避免超載。
以下是支撐梁切割吊裝的詳細施工流程,結合工程實踐中的關鍵技術和安全要點,分步驟解析:
一、施工準備階段(核心:方案制定與現場勘察)
1. 技術準備
圖紙分析:
明確支撐梁的結構形式(如混凝土支撐、鋼支撐,此處以混凝土支撐梁為主)、截面尺寸(常見 600mm×800mm~1200mm×1500mm)、混凝土強度(C30~C40)、配筋率及與圍護結構(灌注樁、地下連續墻)的連接節點。
現場勘察:
確認支撐梁標高、跨度、周邊障礙物(如管線、主體結構)、吊裝作業空間(吊車站位地基承載力≥200kPa,需鋪設鋼板或路基箱),測量支撐梁與下方結構(如地下室頂板)的凈距(需≥3m 吊裝安全高度)。
專項方案編制:
含切割分段方案(單段重量≤吊車最大起重量 80%,如 50 噸吊車單段≤40 噸,分段長度 4~6m)、支撐加固措施(拆除前需確認主體結構強度達設計值 80% 以上,且支護轉換完成)、應急預案(停電、設備故障、突發沉降)。
設備選型:
金剛石繩鋸機(切割大截面)、液壓碟片切割機(切割≤50cm 厚度)、25~200 噸汽車吊 / 履帶吊(根據梁段重量)、千斤頂(臨時支撐調平)、監測儀器(水準儀、測斜儀)。
2. 現場準備
場地清理:拆除支撐梁上方雜物、附屬設施(如監測元件),搭建操作腳手架(滿鋪腳手板,護欄高度 1.2m),基坑周邊設置警示圍欄(高 1.8m)。
支撐加固:
對需保留的臨時支撐或換撐結構(如鋼支撐)進行預加壓(設計軸力的 70%~80%),確保切割時原支護體系穩定;在支撐梁下方臨時支墩或主體結構上鋪設橡膠墊板,防止吊裝碰撞。
水電布置:
接入 380V 施工電源(功率≥50kW),布置循環冷卻水系統(水箱容量≥2m3,水管直徑≥50mm),設置廢水沉淀池(三級過濾,容積≥10m3)。
二、切割前預處理(關鍵:解除連接與應力釋放)
1. 結構分離
鑿除連接節點:用破碎錘鑿除支撐梁與圍護樁 / 墻的混凝土榫頭,露出預埋鋼板或鋼筋接駁器,采用氣割切斷連接鋼筋(主筋需分批次切割,避免應力集中)。
預應力釋放(如有):
若為預應力支撐梁,先拆除錨具,分級緩慢張拉釋放預應力(每次釋放 20% 荷載,間隔 15 分鐘,監測圍護結構位移≤3mm / 次)。
2. 切割線放樣
按分段方案用墨線標記切割位置(誤差 ±10mm),在梁體兩端標注重心線(便于吊裝捆綁),對異形支撐梁(如八字撐、桁架撐)需計算重心坐標,確保吊裝平衡。
三、切割作業流程(核心:分層切割與精度控制)
1. 設備安裝與調試
繩鋸機固定:在支撐梁兩側搭設型鋼支架,安裝軌道式繩鋸機(軌道水平度誤差≤2mm/m),穿引金剛石繩鋸(預緊力 5~8MPa,避免過松打滑或過緊斷裂)。
碟片切割機定位:對于腹板較薄的支撐梁(≤600mm),調整碟片切割深度至梁高 2/3 處(避免一次切穿導致失穩),啟動前檢查鋸片緊固螺絲(扭矩≥80N?m)。
2. 分層切割順序
第一步:切割腹板與翼緣(以矩形梁為例):
從梁兩側同步切割腹板(切割速度 30~50mm/min),保留頂部 20cm 混凝土及主筋(形成臨時支撐,防止梁體墜落);若為 T 型梁,先切割翼緣板,再切割腹板。
第二步:切斷頂部連接:
待兩側腹板切透后,切割頂部剩余混凝土及鋼筋(需同時切斷主筋,可采用液壓剪或氧割輔助),此時梁段僅由臨時支撐或吊鉤承重。
特殊節點處理:
遇支撐梁與立柱連接時,先切割梁體遠離立柱的兩端,最后切割立柱周邊 50cm 范圍(需人工鑿除保護層,暴露立柱鋼筋后切斷)。
3. 過程控制要點
冷卻水管理:切割時冷卻水流量≥10L/min,水溫≤30℃(防止金剛石繩過熱失效),廢水需通過導流槽引入沉淀池。
監測實時跟進:每切割 1m 暫停,監測圍護結構水平位移(全站儀測量,允許偏差 ±5mm)、支撐梁撓度(百分表監測,≤L/1000,L 為跨度),發現異常立即停機加固。
四、吊裝運輸流程(核心:安全起吊與平穩運輸)
1. 吊裝準備
吊具檢查:鋼絲繩直徑需經計算(安全系數≥6,如 40 噸梁段用 6×37+FC-32mm 鋼絲繩),卡扣數量≥3 個,間距≥6 倍鋼絲繩直徑;吊裝前試吊(離地 20cm 靜置 5 分鐘,檢查吊車支腿沉降≤2mm)。
捆綁技巧:
在梁段兩端主筋外露處捆綁鋼絲繩,或使用專用吊具(如型鋼吊梁)跨吊,確保吊點對稱(與重心線偏差≤10cm),邊角處墊橡膠護角防止鋼絲繩磨損。
2. 起吊與運輸
吊裝操作:
緩慢起鉤至鋼絲繩張緊,確認梁段脫離支撐面后,以≤0.5m/s 速度提升,超過障礙物 0.5m 后水平移動,吊運至臨時堆放區(距基坑邊≥5m)。
運輸要求:
卡車車廂鋪設枕木(間距≤2m),梁段之間用木楔塞緊,長途運輸需用鋼絲繩固定,車速≤30km/h,避免急剎導致碰撞。
3. 堆放與處理
堆放場地需硬化處理,層間用 10cm×10cm 方木墊高(支點位于吊點下方),堆高≤3 層;廢混凝土塊破碎后篩分(≤40mm 粒徑可作回填骨料),鋼筋分揀后回收(回收率≥95%)。
五、安全與環保核心措施
1. 安全管控重點
高空作業:操作平臺滿鋪防滑板,設置防墜網(網目≤10cm×10cm),作業人員佩戴五點式安全帶(高掛低用)。
設備安全:繩鋸機配電箱需接地(接地電阻≤4Ω),設置過載保護裝置;吊車作業半徑內禁止站人,支腿下方鋪墊 20mm 厚鋼板(面積≥1.5m×1.5m)。
應急措施:配備備用電源(柴油發電機≥75kW)、應急支撐型鋼(H300×300),若切割中梁體出現裂縫(寬度>0.3mm),立即用千斤頂頂緊并加固。
2. 環保與文明施工
粉塵控制:切割區域上方設置霧化噴淋系統(噴嘴間距≤2m),作業時同步開啟,PM2.5 濃度控制≤50μg/m3。
噪音控制:夜間(22:00-6:00)禁止切割作業,白天噪音≤85dB(距聲源 1m 處測量),設備加裝隔音罩。
廢水處理:沉淀后的清水循環使用(回用率≥80%),泥漿定期外運至指定消納場(需辦理建筑垃圾處置證)。
六、注意事項
氣候影響:風速>6 級、雨天禁止吊裝(鋼絲繩易打滑),高溫(>35℃)時每 2 小時檢查鋼絲繩溫度(≤60℃)。
結構監測:拆除過程中每小時記錄圍護結構位移數據(累計位移≤30mm),支撐梁拆除后立即施工換撐結構(如回填混凝土)。
成本優化:合理規劃切割路徑(減少空切長度),金剛石繩鋸重復利用(磨損率<30% 時可翻轉使用),降低耗材,施工流程應該分步驟詳細說明,每個階段的關鍵點和注意事項,特別是安全和結構穩定方面,因為支撐梁拆除涉及到基坑安全,一旦處理不當可能導致坍塌事故,所以必須強調支撐加固、分段切割、順序拆除、實時監測等步驟。
總結
支撐梁切割吊裝的核心邏輯是 **“先支撐后拆除、先分離后切割、先試吊后運輸”**,需嚴格遵循 “支護轉換→分段切割→安全吊運→環保處理” 的流程。施工中需重點把控切割精度、吊裝平衡及圍護結構安全,通過全過程監測和標準化操作,確保拆除工程高效、可控,尤其適用于城市基坑內的支撐梁快速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