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壓墻鋸切割擋土墻的施工工藝需結合其設備特性(依靠液壓動力驅動金剛石鋸片高速切割)和擋土墻結構特點(通常為大體積鋼筋混凝土,可能承受側向土壓力),以下是詳細施工流程及技術要點:
一、施工前準備
1. 現場勘查與方案設計
結構檢測:
確認擋土墻混凝土強度(回彈法 / 鉆芯法)、厚度(通常 0.8-2 米)、配筋率(主筋直徑、間距)及是否含構造柱、暗梁等。
探明墻體后方土體狀態(是否需提前卸荷,避免切割時土體側壓導致墻體失穩)。
環境評估:
周邊管線(水電、燃氣)位置,距切割線安全距離≥1 米;鄰近建筑物基礎類型,必要時采取隔離防護(如鋼板樁支護)。
確定切割塊體的最大重量(單塊≤5 噸,便于后續吊裝),規劃切割分塊方案(通常按 3-5 米分段,縱向按高度 1-1.5 米分層)。
2. 設備與材料準備
主要設備:
液壓墻鋸主機(功率 30-50kW,鋸片直徑 1200-2000mm,切割深度≤鋸片半徑 - 50mm);
液壓動力站(匹配主機流量,壓力 20-30MPa);
導軌系統(鋼制軌道,長度≥切割線長度 + 1 米,用于固定鋸片移動方向);
冷卻系統(高壓水泵,流量≥10L/min,水質需過濾以防堵塞噴嘴)。
輔助工具:
膨脹螺栓(M16-M20,用于固定導軌,間距 500-800mm)、激光水平儀、鏈條葫蘆(用于臨時固定切割塊體)。
安全防護:
防護眼罩、耳塞、防滑手套、防塵口罩;警示圍欄、夜間警示燈。
3. 技術交底與審批
編制專項施工方案,明確切割順序(從頂部到底部或分段分層)、支撐措施(切割前在墻體兩側架設 H 型鋼臨時支撐,間距≤2 米),報監理 / 甲方審批。
對操作人員進行培訓,掌握設備操作規程(如鋸片進給速度、液壓系統壓力調節)。
二、設備安裝與調試
1. 導軌定位與固定
放線:用激光水平儀在墻面上標出切割線(誤差≤2mm),沿切割線兩側安裝導軌(導軌與切割線平行,間距等于鋸片中心到導軌的距離)。
固定:在導軌安裝位置鉆孔(孔徑比膨脹螺栓大 2mm),植入螺栓并擰緊,確保導軌水平 / 垂直偏差≤1‰,每米導軌固定點≥2 處。
2. 主機與動力站連接
將液壓墻鋸主機安裝在導軌上,調整鋸片垂直度(與墻面夾角 90°±0.5°);連接液壓油管(高壓管與回油管區分),確保無漏油。
接通冷卻水管,測試噴嘴出水是否均勻(覆蓋鋸片全寬度,水壓 0.3-0.5MPa)。
3. 空載調試
啟動動力站,空載運行 5 分鐘,檢查液壓系統壓力是否穩定(額定壓力 ±5%);手動移動主機沿導軌往返,確認無卡滯。
低速啟動鋸片(500-800rpm),觀察旋轉是否平穩,有無異常振動(振動值≤0.5mm/s)。
三、切割施工流程
1. 試切割與參數調整
在墻體邊緣非關鍵部位試切 100mm,觀察切割面平整度(誤差≤3mm)、鋸片進給速度(正常工況下 100-300mm/min,鋼筋密集區降至 50-100mm/min)。
若出現鋸片偏斜,停機調整導軌平行度;若切割速度過慢,檢查冷卻液是否充足或鋸片磨損(鋸齒高度磨損≥2mm 需更換)。
2. 正式切割
分層分段切割:
對于高度>3 米的擋土墻,先切割頂部圈梁(若有),再按 1.5 米層高分層切割,每層沿長度方向分 3-5 米段,段間預留 200mm 未切割區域作為臨時支撐。
切割順序:先切水平縫(頂部和底部),再切垂直縫(分段線),形成獨立塊體。
進給控制:
采用勻速進給(通過主機液壓油缸推動),嚴禁突然加速或急停,避免鋸片崩裂;當切割到鋼筋時,適當降低壓力(壓力降至額定值的 80%),緩慢通過。
過程監控:
每切割 1 米停機檢查鋸片螺栓松緊(扭矩需達廠家要求,如 M12 螺栓扭矩 80-100N?m)、導軌固定情況;
記錄切割參數(時間、速度、耗材損耗),及時調整后續切割策略。
3. 塊體分離與支撐
當切割至墻體剩余 10-20mm 時(保留保護層防止突然斷裂),暫停切割,在塊體下方架設千斤頂或枕木支撐,確保穩定。
完全切斷后,在塊體上鉆孔安裝吊環(孔徑≥25mm,深度≥3 倍直徑),用起重機緩慢調離(起吊前確認鋼絲繩受力均勻,加速度≤0.5m/s2)。
四、安全與質量控制
1. 安全措施
設備安全:
液壓管路接頭需加裝防脫卡扣,避免高壓油噴射傷人;鋸片防護罩必須完整(覆蓋鋸片上半部 2/3)。
動力站與主機間距≥2 米,散熱口遠離可燃物,油箱設置防泄漏托盤。
操作安全:
切割時人員需站在鋸片側面(非正前方),禁止觸碰運行中的鋸片;
當發生停電 / 漏油 / 異常振動時,立即按下急停按鈕,切斷動力源。
結構安全:
切割前確認臨時支撐已受力(通過百分表監測支撐位移≤1mm),禁止在未支撐區域連續切割;
夜間施工需保證照度≥300lux,惡劣天氣(大風>6 級、暴雨)禁止作業。
2. 質量驗收
切割面:平整度誤差≤5mm,無明顯鋸齒狀起伏;鋼筋切斷面無扭曲(切口與鋼筋軸線夾角≤5°)。
尺寸偏差:切割線位置偏差≤10mm,塊體高度 / 長度偏差≤20mm(按設計要求驗收)。
五、施工后處理
廢棄物清理:收集切割產生的混凝土碎屑(含水率約 20%-30%),分類堆放;廢冷卻液經沉淀過濾后排放(懸浮物≤50mg/L)。
設備維護:清洗鋸片表面泥漿,檢查軸承間隙(徑向跳動≤0.1mm);液壓油濾芯每 50 小時更換,油箱清潔度保持 NAS 1638 等級 10 級以內。
結構后續處理:對切割后的擋土墻邊緣進行鑿毛(深度≥10mm),如需接茬施工,植入鋼筋并涂刷界面劑。
六、關鍵技術要點總結
工序 技術核心 常見問題及對策
導軌固定 平整度誤差≤1‰,膨脹螺栓錨固力≥50kN / 顆 導軌松動:增加固定點,使用化學錨栓替代膨脹螺栓(潮濕環境)
鋸片選擇 混凝土強度 C30-C50 對應鋸片金剛石濃度 40%-60%,鋼筋密集區用含鈷合金鋸片 鋸片磨損過快:降低進給速度,檢查冷卻液是否覆蓋鋸片全寬
塊體分離 預留保護層 + 臨時支撐,吊環承載力≥塊體重力 1.5 倍 塊體墜落:起吊前試吊(離地 50mm 靜置 2 分鐘),確認無傾斜
噪音控制 加裝隔音罩(噪音≤85dB),避開居民休息時間(12:00-14:00、22:00-6:00 禁噪) 居民投訴:提前公示施工計劃,敏感區域采用靜音鋸片(鋸齒密度增加 20%)
適用場景建議
液壓墻鋸切割擋土墻效率較高(單臺設備日切割面積 15-30 米 2,視墻厚和配筋率),尤其適合規則直線切割、大面積拆除或改造工程。對于含型鋼或超高強度混凝土(C60+)的墻體,需選用專用耐磨鋸片,并將進給速度降低 50%。施工前務必通過試切割確定最佳參數,確保安全與效率平衡。